■本報記者 王愛靜
湖州作為“兩山”(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在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踐上取得多項成果,不僅撬動綠色經濟轉型,更引領金融高質量發展。
農行湖州分行是當地第一家踐行綠色金融的國有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先行先試,連續八年獲評湖州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優秀金融機構。
今年是“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做好綠色金融,讓“兩山”理念的實踐更上一層樓?近日,本報記者專訪農行湖州分行主要負責人凌躍強,一同探討如何創新發展綠色金融,賦能鄉村振興。
記者:為了發展綠色金融,貴行構建了怎樣的工作體系,取得哪些成效?
凌躍強:為促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我行創新建立“1+1+3+8+N”綠色專營體系,打通高效服務路徑:第一個“1”即在市分行建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這是全國農行首家、也是當地國有銀行首家單設的綠色金融事業部。第2個“1”即將城區1家支行改造為專營綠色金融業務的一級支行,“3”即在3個縣域分別設立3家綠色金融專營二級支行,“8”即對轄內其他一級支行和市分行營業部共8家經營單位通過考核引導、政策激勵等方式鼓勵其積極拓展綠色金融業務;“N”即積極創新和推廣N項綠色金融專屬產品。這套體系被市政府和原銀保監分局評為湖州市綠色金融典型創新成果。
在此基礎上,我行深化創新,建立“一會一部五中心”綠色金融事業部部制管理體系,即成立綠金發展委員會(現已升級為綠色金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委員會),同時設立綠色金融人力資源、資金資本和考評管理、風險管理、信用審批、溫室氣體排放和自然資源消耗管理五大中心全面推進綠色金融工作。
記者:在加強農業綠色發展方面,貴行提供哪些創新舉措和特色服務?
凌躍強:經總行批準,我行安吉縣支行2020年掛牌“一個基地三個中心”,即踐行“兩山”理念信貸產品創新基地、綠色金融創新中心、普惠創新中心、“三農”創新中心。我行根據湖州市轄縣域特色設立3家綠色專營支行,組建49支駐村團隊。制定《“點綠成金”綠色金融三年行動計劃》和《“十四五”時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從戰略層面將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納入發展規劃,優化綠色信貸流程,加大對綠色農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助力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目前,在綠色金融支持“三農”方面,創新開發“白茶貸+氣象險”“農業降碳貸”“農業設施抵押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精準對接湖州市農業產業需求。在科技賦能方面,通過“白茶e貸2.0”等產品,利用政務數據、氣象保險等要素,實現數據直連與風險減量,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另外,我行結合湖州市農業轉型試點工作,開展“稻蛙共養”“跑道養魚”“水稻種植”等農業產業減碳探索。截至今年6月末,我行已累計投放農業低碳轉型貸款677萬元。
記者:貴行在系統內創新首個“綠色金融大腦”大數據平臺,請您簡單介紹開發這個平臺的背景和意義。目前,這個平臺在支持綠色金融方面有哪些成效?
凌躍強:湖州分行圍繞綠色信貸、ESG評價、低碳運營、碳核算等領域深入開展金融創新,推出國有銀行首個綠色金融大數據平臺,深入對接市級應用“綠貸通”“金融數據引擎”等平臺,創新建設并升級綠色金融大數據平臺2.0。
目前,依托“綠色金融大腦”已取得積極成效。一是綠色評價與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平臺提供碳賬戶模型、ESG模型,對企業ESG進行評分,并可定期監測。設置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綠色信貸口徑綠色分類審批功能,并確保分類信息準確性。可跟蹤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及水平,推動全行信貸資源向優質綠色企業傾斜。二是拓展客戶營銷抓手。通過為企業碳盤查提供免費工具,降低企業核算成本,在客戶服務過程中突出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大政策宣傳,同時豐富我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內容。三是強化定向營銷能力。依托平臺有效運作,湖州分行建成較為完整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立“農情綠意”綠色金融專屬品牌。通過接通湖州市“綠貸通”平臺,接收平臺智能推薦客戶,客戶經理可直接獲取轄內目標客戶,開展針對性營銷。四是為全行自身運營繪制“碳排放全景圖”,助網點綠色低碳化改造;同時深入金融資產低碳轉型探索,為信貸業務“碳中和”夯實數據基礎。
記者:當前,我國綠色金融進入轉型階段,您認為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主要困境或挑戰是什么,如何應對?
凌躍強:在當前經濟環境中,有低碳轉型意愿的企業仍集中在資金相對寬裕的優質企業中,中小微企業降碳轉型意愿不足,動力較弱,面臨技術、成本雙重約束。同時,銀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同業間產品同質化趨勢較為明顯,當前利率持續下行,銀行息差收窄,單純依靠價格競爭難以持續。
為應對以上挑戰,我行著力構建差異化服務能力,突破價格競爭困局。深化碳金融專業服務,通過企業碳核算將碳排放轉化為可量化資產,運用轉型金融貸等產品,將利率與降碳成效綁定,實現環境效益與融資成本聯動;或提供轉型技術整合方案,聯合第三方機構為企業定制減排路徑,降低企業轉型門檻,多維度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同時,強化跨領域合作,補足能力短板。加強政銀企協同,參與地方轉型金融試點,利用財政貼息等方式,幫助有意愿減碳降碳企業擁有額外現金流,形成支持企業轉型的激勵。
此外,積極布局碳金融基礎設施,激活市場機制。推動碳金融衍生品創新,探索碳資產質押貸款、碳遠期合約等工具,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產;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擴容,爭取金融機構準入資格,提升流動性。
記者:下一步,貴行將在哪些方面重點推進綠色金融賦能鄉村振興?
凌躍強:一是強化“縣域—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持續加大對全域建設詩畫浙江和美鄉村支持力度,通過“和美鄉村貸”等特色產品加快和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提質、傳統文化保護。二是加快農業轉型步伐,探索更多“金融+氣象”“農業+轉型”應用場景,開發更多新型金融工具,精準服務不同農業客戶,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提升專業能力,推廣已有案例,助推農業綠色轉型目標早日實現。三是貫徹落實關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助力新型農業發展,為客戶提供更多便利,推動綠色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