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7月份的四川廣安市廣安區,驕陽似火,卻擋不住田野里的蓬勃生機。在廣安紅茂家庭農場,飽滿的柑橘綴滿枝頭,農場負責人、退役軍人劉茂山正和工人們忙夏管,汗水濕透衣衫,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正是農行的暖心服務,及時滿足了我生產融資需求,‘惠農e貸’提額后,資金周轉一下子盤活了,讓我可以更好發展。”提及農行四川廣安區支行為其提供的金融支持,劉茂山高興地對記者說。而這也生動詮釋出金融支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責任擔當。
退役返鄉 勇當“新農人”
劉茂山,廣安區白馬鄉白馬村人,這位曾身著戎裝的退役軍人,退役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決心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干出一番事業。他積極投身農業,將晚熟柑橘發展成當地特色產業。
2020年,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帶來的機遇和柑橘產業發展前景,讓劉茂山看到希望。他果斷在白馬村租下100多畝土地,成立廣安紅茂家庭農場柑橘種植基地,開始種植沃柑和砂糖橘。這里也成為廣安區首個退伍軍人返鄉創業示范基地。
“剛開始什么也不會,就憑著對土地的熱愛準備大干一番。”劉茂山向記者坦言,由于缺乏種植經驗,即便他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基地初期發展并不順利。
為謀求出路,劉茂山參加了四川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班,系統學習專業知識,還多次自費前往浙江、廣東、云南及川內各地農場學習先進經驗,邀請專家團隊對柑橘基地進行技術指導,進一步了解柑橘生長習性和管理方法。
“最初我的計劃是發展采摘園,追求多樣化,實現‘四季有花開、季季有果采’,于是種上桃樹、李樹、葡萄等多種果樹。”劉茂山介紹,在實踐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每種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特性和規律,種植品種繁多,反而存在缺乏針對性管理、經濟價值低等問題。劉茂山決定對基地進行品種優化,現在主要種植愛媛、甘平、金秋3個柑橘品種。
送貸上門 解創業之困
創業之路并非坦途,資金短缺成為劉茂山面臨的最大難題。
“最困難時,連購置基本設施的資金都捉襟見肘。”劉茂山回憶道,就在他為資金發愁時,農行廣安區支行主動伸出援手。
農行廣安區支行始終將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作為立行之本。在對轄內個人客戶開展走訪調研和需求摸排時,特別關注退役軍人這一群體。
該支行客戶經理龔鵬在深入調研中,了解到劉茂山的創業項目及其困境后,立即將其列為重點扶持對象。
經過深入考察和評估,該支行認為劉茂山的項目符合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前景廣闊,且他本人信譽良好、作風扎實。隨即,該支行迅速啟動“退役軍人創業”綠色通道,高效審批,為劉茂山發放信貸資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農行廣安區支行支持下,劉茂山的晚熟柑橘基地從最初100多畝發展到近300畝。憑借規范的種植技術和鮮明的農旅融合特色,這里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農場。
“種植過程中,農行廣安區支行幫我解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困難。”劉茂山向記者介紹,園區荒坡荒地較多,灌溉水源是制約柑橘基地發展的主要問題。今年初,農行廣安區支行精準發力,為他發放200萬元貸款,并根據普惠金融政策給予專項優惠利率。
有金融活水持續滋養,劉茂山的家庭農場發展蒸蒸日上。他還成立廣安橄欖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除種植晚熟柑橘外,還配套發展林下養雞、采摘垂釣、民宿美食等產業。如今,農場每年吸納近1萬人次務工,先后獲評廣安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廣安區科技示范基地、廣安區退役軍人返鄉創業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
深耕“三農” 助力鄉村振興
劉茂山的成功,只是農行廣安區支行支持退役軍人創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上級行關于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部署,持續將信貸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積極支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智慧農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行廣安區支行相關負責人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該支行累計服務農戶5090戶,涉農貸款余額達7.35億元;發放蔬果種植貸款8800萬元,惠及377戶種植戶。
除提供資金支持外,該支行還致力于成為客戶的“成長伙伴”,通過設立專項信貸產品、優化審批流程、實行減費讓利、對接資源渠道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
站在果園中,望著滿樹果實,劉茂山對未來充滿信心。而農行廣安區支行也正以有力度、有溫度、有精度、有速度的金融支持,奮力譜寫支持鄉村全面振興、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通訊員李華、龔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