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在江西婺源廣袤的土地上,一股來自金融領域的“活水”正悄然滋養著城鄉的每一個角落。今年上半年,農發行婺源縣支行專項水利建設貸款252.67萬元精準投放,為該縣5個鄉鎮的城鄉供水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注入了強勁動力,一幅“民生改善、農業增效、社會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以前一到旱季,家里的水龍頭就斷斷續續,水質也不穩定,現在可不一樣了,打開水龍頭就是清澈的自來水,做飯、洗衣都方便多了。”家住婺源縣清華鎮的李萍笑著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這一變化,正是得益于此次城鄉供水基礎設施提升工程。該工程聚焦居民生活用水的痛點難點,對老舊供水管網進行全面改造,更換耐腐蝕、高強度的新型管材,同時升級供水泵站和凈化設備。
通過一系列提質升級舉措,不僅解決了過去供水壓力不足、水質達標率低的問題,還建立起更為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確保居民每天都能用上“放心水”。如今,5個鄉鎮的居民已率先享受到優質供水服務,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農田灌溉一直是關乎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此次工程在改善居民用水的同時,將目光投向了田間地頭,對區域內的灌溉溝渠、蓄水設施等進行系統修繕和擴建。種糧大戶王建國對記者表示:“有了這些新修的灌溉渠,再遇到干旱天氣,我們也不用愁了。以前灌溉全靠土溝,水跑冒滴漏嚴重,現在渠道硬化了,水流得又快又穩,一畝地的灌溉時間比以前縮短了一半,還能節省不少水。”
完善的灌溉設施讓農田抗旱能力實現質的飛躍,即使在降水偏少的季節,也能確保農作物得到及時灌溉。這為保障區域糧食增產筑牢了根基,讓農民種糧更有信心、更有底氣。
截至目前,農發行婺源縣支行在水利建設領域已累計投放貸款1.97億元。一筆筆貸款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水利工程,不僅解決了當下的民生和農業問題,更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持續動能。城鄉供水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了鄉鎮的宜居度和吸引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推動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而水利設施的整體升級,也增強了區域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訊員方璐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