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岫巖滿族自治縣隸屬于遼寧省鞍山市,自古以來,這個小城就以玉聞名,岫巖玉被譽為“古玉之光,萬年瑰寶”,位列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岫巖玉雕技藝這門傳承千年的技藝能在新時代煥發新生,離不開金融力量的“巧琢細磨”。近年來,郵儲銀行遼寧省分行以創新金融服務深度參與非遺保護,既破解傳承難題,又助推產業集群,讓千年美玉在金融賦能下,雕琢出文化傳承與產業振興的新篇章。
金融活水潤非遺
2006年,岫巖玉雕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這項承載中華玉文化精髓的技藝,曾一度面臨傳承困境。
“20世紀末市場低迷,加上技藝復雜難學,從業者不足百人,不少代表性技藝差點斷了代。”第四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素活大師王運岫回憶起低谷期仍唏噓不已。
岫巖玉雕產業有其特殊性,原料采購占款高、創作周期長,現金流常年承壓,資金短缺成了制約發展的“緊箍咒”。郵儲銀行岫巖縣支行深入調研后,精準“把脈”行業痛點,創新推出玉石產業貸款,為產業鏈各環節“通堵點、補斷點”。
“今年籌建東青玉雕藝術館,300萬元貸款一到位,我立馬集中采購了一批優質玉石。師傅們有好料,才能雕出好作品,企業才能有好收益。”玉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馬麗鳳的話,道出了從業者的心聲。
金融賦能產業鏈
單個匠人有玉可琢、企業有品可售,只是產業振興的第一步。要讓岫巖玉真正“活”起來,還需形成產業集群,筑牢發展根基——這正是岫巖縣推動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郵儲銀行岫巖縣支行聯合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啟動玉石產業集群“千億送貸”行動。團隊走進工業園區玉器批發市場、偉興玉器交易中心等集散地,與商戶面對面“問需”:對個體工商戶,簡化流程、創新產品,實現“快貸快用”;對年銷售額較高的龍頭企業,推出“信用+擔保+抵押”組合模式,提升信貸額度助力擴產;對入駐產業園區的商戶,按客戶等級給予利率優惠,切實降低融資成本。
截至目前,該支行已走訪對接玉雕企業及商戶800余家,形成專業分析報告,累計投放貸款5000萬元,重點支持原料采購、設備升級等需求,讓岫巖玉產業集群的“良性循環”越轉越暢。
金融巧搭傳承橋
金融的力量,不僅在于“輸血”,更在于為文化價值“賦能”。郵儲銀行岫巖縣支行聯合當地政府推出“玉文化賦能計劃”,一邊協助玉雕企業參加國內外玉石展會,提升設計創新能力;一邊推進“金融+文旅”模式,助力非遺“走出去”。
鞍山市鐵東區盛軒崇雅藝術品發展中心的故事頗具代表性。“今年收到郵儲銀行108萬元信貸資金,全用在了買料和雕刻上。”企業負責人盛智強表示,有了資金加持,展品質量大幅提升,如今進駐鞍山市博物館的專屬展位,吸引了更多游客駐足選購。
在金融賦能下,岫巖玉雕正實現從技藝傳承到產業振興的跨越:岫巖玉雕學院致力于培養創新型人才,河磨玉、岫巖花玉等特色品種價值持續攀升,單件作品最高售價達數百萬元;中國玉雕大師創意產業園開園迎客,老匠人帶新徒弟,用刻刀在玉石上續寫著千年文化的新故事。
從破解傳承之困到筑牢產業之基,再到激活文化之力,郵儲銀行遼寧省分行以金融“巧力”,與千年岫巖玉共舞,讓非遺傳承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