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
在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沈陽這座老工業城市正以數智化重塑筋骨,一條從“鋼帶”到“智帶”的突圍之路逐漸清晰。這不僅是東北振興的微觀樣本,也折射出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的進化密碼。
筆者認為,振興老工業基地不是簡單的“騰籠換鳥”,而是要在智能化的根系上,嫁接出數字時代的繁花。當下,人工智能呈現高速發展之勢,傳統產業的“老樹”要借助AI發出“新枝”,并成長為枝葉繁茂的“生態之樹”,關鍵在于把握“三個轉變”。
其一,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重構轉變。
建議各方構建“智能共同體”,激活產業集群新動能。例如,遼寧的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船舶重工等先進制造產業優勢大、帶動性強,在新一輪“智改數轉”和大規模設備更新下,打造世界領先、國內一流的工業母機產業集群,為產業大踏步發展注入力量。在具體操作路徑上,可以組建行業級AI創新聯盟,推動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共建數字孿生平臺;設立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基金,重點支持“鏈主”企業牽頭建設共享;加速開發行業專用大模型。
其二,從技術應用向生態培育轉變。
從產業鏈企業的角度出發,要創新場景,發展轉型升級新生態。建議各地建設區域性AI應用場景創新中心,可以開放智慧礦山、數字工廠等示范場景;建立“場景清單+技術攻關”對接機制,推動AI企業與傳統企業深度連接;完善場景應用收益分享機制,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其三,從被動改造向主動創新轉變。
培育“數字新工匠”,積蓄持續發展新勢能。例如,在沈陽鼓風機集團,“老師傅+AI”的傳承模式讓百年工藝煥發新生。建議各地系統采集老工匠的技術經驗,建立“數字工匠”培養體系,培育既懂傳統工藝又掌握AI技術的復合人才;創建行業知識共享平臺,搭建工藝知識圖譜庫。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些躍動在智能車間的數據流、穿行在數字礦山的機器人、翱翔在智慧空域的無人機群,正在奏響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強音。這場產業變革,不在于拋棄傳統的“根脈”,而在于用創新“活水”澆灌出新的生機,如此方能激發出持久而強勁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
15:24 | 高新興:公司是第一家獲得巴龍5G R... |
15:24 | 華菱鋼鐵:子公司部分無縫鋼管廣泛...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的主要下游客戶為鋰...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暫未與...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浩能科技...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正... |
15:24 | 同興科技:公司與安徽普碳暫無業務... |
15:24 | 逸豪新材:公司將持續關注行業發展... |
15:24 | 中電港:公司從接受訂單到銷售回款... |
15:24 | 中科電氣:公司鋰電負極業務以人造... |
15:24 | 中色股份:公司資源板塊聚焦增儲上... |
15:21 | 博彥科技:公司為眾多國內外銀行客...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