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7月14日消息,周一A股三大股指小幅高開,滬指漲0.09%報3513.25點,深成指漲0.09%報10705.44點,創業板指漲0.02%報2207.54點,科創50指數漲0.08%報995.29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65.54億元,貴金屬、智元機器人、稀土永磁等板塊指數漲幅居前。
盤面上,稀土永磁板塊競價活躍,臥龍新能、京運通競價漲停,三川智慧、華宏科技、包鋼股份、金田股份等均高開漲超5%。市場焦點股四方新材(5板)低開3.48%,并購重組的國投中魯(5板)高開2.87%,光伏板塊亞瑪頓(8天5板)高開0.04%、國晟科技(3板)低開1.80%,銅+空調概念的精藝股份(8天5板)高開1.93%,文交所概念股華媒控股(4板)低開3.79%,創新藥概念股聯環藥業(5天4板)高開0.53%,智元機器人擬入主的上緯新材(科創板3板)競價漲停,氫能板塊赫美集團(3板)低開1.72%、東宏股份(2板)低開0.99%,大金融板塊南華期貨(3板)低開1.76%。
公司新聞
*ST亞振:上交所公告,7月7日至7月11日,上交所對171起拉抬打壓、虛假申報等證券異常交易行為采取了書面警示等監管措施,對*ST亞振等異常波動風險警示股票以及退市錦港、退市錦B等退市整理股票進行重點監控,對21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等進行專項核查,向證監會上報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3起。
ST東時: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徐雄家屬送達的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其出具的一審《刑事判決書》,被告人徐雄犯操縱證券市場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億七千萬元。
華西證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5億元~5.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5.19%~1353.90%。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完善業務組織體系和商業模式,加強經營管理,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強化合規風險管控,有效提升資產質量,推動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
國聯民生:2025年半年度預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1.29億元,同比增長1183%左右。公司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由于主動把握市場機遇,推進與民生證券整合工作,并在證券投資、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實現顯著增長,同時上年同期基數較小。
中國神華: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6億元至256億元,同比下降13.2%至20.0%。報告期內,受煤炭銷售量及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影響,公司煤炭分部利潤下降,導致凈利潤同比減少。
紫金礦業: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2億元,同比增長約54%。報告期內,礦產金、礦產銅、礦產鋅、礦產銀銷售價格同比上升。
銀河微電:公司為提高公司集成電路分立器件產品的生產加工制造能力,擴大集成電路分立器件產品的生產規模,擬以自有資金3.1億元投資實施“高端集成電路分立器件產業化基地一期廠房建設項目”。
長安汽車:關于固態電池方面,公司正全力投入相關研發,預計2026年實現固態電池裝車驗證,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產,能量密度達400Wh/kg。
云天勵飛:公司于2025年7月11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第二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議案》《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方案的議案》等議案,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瀾起科技:公司已于2025年7月11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并于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資料。
機會提前看
創新藥:
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正式啟動,符合條件的申報主體可在7月11日至20日期間,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進行網上申報。今年首次新增的商保創新藥目錄,主要聚焦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暫時無法納入基本目錄的藥品,助力健全多層次用藥保障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用藥需求,為創新藥發展提供更充足的經濟支撐。
美國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與印度格倫馬克制藥的子公司近日宣布,就一款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藥物ISB2001達成獨家授權協議。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筆協議增強了市場對印度生物技術股票的樂觀情緒。這可能會引發印度創新藥領域出現一波高價值許可交易浪潮——不僅僅是針對仿制藥或生物仿制藥。
數字化轉型:
工信部發布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點,含五方面17項內容。其中提到,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
人工智能: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分別在上海、北京等地調研人工智能工作。他強調,要扎實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人工智能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賦能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我國存力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國存力總規模已達1580EB,先進存儲占比提升至28%。然而,仍面臨“存而不用、用而不深”、核心芯片/軟件/介質短板以及存算運協同效率待提升等挑戰。
據稱埃隆·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正準備再次向投資者融資,此輪交易可能會使公司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是去年年初估值的10倍。2024年5月B輪融資時,xAI的估值僅為180億美元。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融資最早可能在下個月正式啟動,有望成為xAI在不到兩個月內的第三次大規模融資。
新能源車:
6月新能源車企零售銷量TOP10榜單名單與5月相比未發生變化,榜單中的部分車企名次出現了調整。除理想汽車外,其余9家上榜車企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零跑汽車、吉利汽車等車企的同比增幅尤為顯著,充分展現出本土新能源車企的強勁發展勢能。環比維度看,7家上榜車企實現增長,延續了增長態勢。
機器人:
據悉,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中標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該項目總預算1.2405億元(含稅),分為兩個標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由智元機器人以7800萬元中標;小尺寸人形機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靈巧手由宇樹科技以4605萬元中標。
在全球機器人市場的激烈角逐中,國產割草機器人正以強勁勢頭崛起,成為海外市場備受青睞的新星。格力博、九號公司等中國品牌產品已成功打入德國、意大利、法國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市場。2024年,科沃斯割草機器人海外收入和銷量同比分別激增186.7%和271.7%。科沃斯歐洲負責人安忠君透露,今年科沃斯歐洲市場銷量有望較去年實現翻番。
“外賣大戰”:
周末,“0元外賣”屢登熱搜。美團、阿里(淘寶閃購)、京東三大巨頭補貼戰愈演愈烈,從“瘋狂星期六”到常態化交鋒,“燒錢”競賽正攪動即時零售江湖。而這輪讓消費者直呼“喝麻了”的補貼大戰,卻讓資本市場憂心忡忡,健康商業生態的平衡問題也不容忽視。
高速磁懸浮:
時速600公里/小時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在7月8日至10日于北京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上首次亮相。京滬行程有望壓縮至2.5至3小時。
房地產:
6月份,香港整體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鋪物業)7271宗,總值664.10億元,較5月份的6442宗及498.45億元上升12.9%及33.2%。當中宗數創2024年11月后近7個月高位,金額創2024年4月后近14個月新高。
機構觀點
天風證券:政策紅利持續加持下銀行股或成為投資“新寵兒”
天風證券表示,第一,從資金面來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調了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以及國新辦發布會上要求的“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在目前的“資產荒”加劇疊加以上政策引導,險資配置的確定性增強。第二,截止2024年末,主動權益類基金持倉銀行板塊權重為3.35%,而以滬深300為例的基準指數中銀行板塊權重達15.71%,理論上銀行股配置仍有12.36%的空間。
當前銀行股價表現雖然和行業基本面可能有所“背離”,而未來銀行投資策略更需“見微知著”,即更需重視行業基本面的邊際向好跡象:首先,負債成本預計將持續改善。其次,資產收益預計將趨于平穩。最后,資產質量預計將維持穩健。基于以上,優質地區中小銀行中重點推薦成都銀行、常熟銀行;國股行中重點推薦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
中信建投:預計CXO行業Q2維持復蘇趨勢繼續尋找新增量及行業整合機會
中信建投表示,隨著2024年海外市場逐漸回暖,部分國內CXO企業24年新簽訂單端展現良好增長趨勢,25H1整體海外需求仍舊較好,25年有望逐漸在業績上開始體現;國內投融資整體處于底部,恢復預計仍需要一定時間。細分來看,臨床前及臨床CRO行業24H2價格底部企穩,25年部分細分領域需求有所增加。CDMO早期項目價格戰有所趨緩,海外業務增長強于國內。CXO行業25Q1整體開始恢復增長,但部分企業受24年Q1基數較高影響仍有所承壓,25Q2行業預期維持復蘇趨勢。
國泰海通:Grok-4引領AI進階云服務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將直接受益
國泰海通表示,7月10日xAI發布Grok4,其碾壓的Benchmark和跨級的表現標志著xAI率先跨入了下一代AI。美中不足的是,當前Grok-4的多模態能力仍是明顯短板,尤其在圖像理解與生成領域雖取得進展但仍需大幅提升,尚未實現人類級的視聽感知與交互能力。該團隊認為,云服務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將直接受益于持續增長的算力需求。具備垂直領域優勢和數據壁壘的AI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在競爭中嶄露頭角。
15:24 | 高新興:公司是第一家獲得巴龍5G R... |
15:24 | 華菱鋼鐵:子公司部分無縫鋼管廣泛...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的主要下游客戶為鋰...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暫未與...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浩能科技... |
15:24 | 科恒股份:公司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正... |
15:24 | 同興科技:公司與安徽普碳暫無業務... |
15:24 | 逸豪新材:公司將持續關注行業發展... |
15:24 | 中電港:公司從接受訂單到銷售回款... |
15:24 | 中科電氣:公司鋰電負極業務以人造... |
15:24 | 中色股份:公司資源板塊聚焦增儲上... |
15:21 | 博彥科技:公司為眾多國內外銀行客...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